公益诉讼 首页/ 检察业务/ 公益诉讼/

“益”心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时间:2024-06-11

来源:道外区院

作者:道外区院

编辑:李婉莹

录入:李婉莹

审核:李木梓

【字体:  
保护黑土地事关粮食安全。2022年以来,道外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坚决维护生态底线、守住耕地红线,创新“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融合履职,以灌溉、种子、土地、农机“四小安全”守护“粮食大安全”,办理涉黑土地保护案件20件,促使行政机关修复黑土地100余亩,清除固体废物2万余吨,补种树木2000余株,全力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1件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百案评析”;1件案件入选黑龙江省河湖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典型案例。

 

发挥品牌引领效应

助推公益诉讼提质效深治理

强化典型案例培育意识。办理的打击黑塑料加工厂污染黑土地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百案评析”,实现生态损害修复、刑事犯罪打击、违纪问题移送“三位一体”监督效果,75家涉水涉气污染企业被关停。畜禽无害化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转化经验被最高检简报刊发。
规范精准开展专项监督。由检察长办理的督促整治倾倒污泥污染黑土地行政公益诉讼案,促进5个行政单位依法履职,补种树苗1050株,清理污泥15000余吨,恢复被污染耕地面积15余亩,全力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相关做法被检察日报刊发。

 

强化数字检察赋能

助力公益诉讼强监督优办案

 

以创新履职助力黑土地保护。该院先后三次与省农科院、省农机院专家协作,紧盯水稻、玉米生长关键期,全力以赴服务“三农”保增产促丰收,守护黑土地灌溉安全工作经验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第一批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在全市创新开展耕地占用税、环境保护税专项监督行动,督促行政机关追缴税款200余万元,品牌示范效应不断彰显。
以融合履职护航绿色发展。以“增殖放流+生态修复+公开听证+不起诉”方式,让非法捕捞的被告人从“生态破坏者”成为“生态修复者”,生动实践样板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检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100余万人次,以案例法治确保更深融入社会治理。

 

聚焦深化检校合作

推动公益诉讼聚智力护法治

 

以理论研究促推高质效办案。紧紧依托“检、政、校”共同体法治理论研究前沿优势,撰写的生态损害赔偿理论调研文章荣获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省法学会“关于开展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持续扩大品牌监督影响力。举行助力道外生态文明发展新闻发布会,相关做法被中国网、极光新闻、哈尔滨日报等媒体现场报道。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法》《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普法宣传,共画公益守护“同心圆”。

下一步,道外区检察院将深入贯彻“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要求,持续提供更具区域特色的检察公益诉讼产品,以更高质量检察履职更好守护黑土资源。

木兰人民检察院 邮编:150090
黑ICP备05000574号-1 木兰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