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基层建设/ 人才培养/

以实战淬炼“高质效办案”硬本领

时间:2025-05-01

来源: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

录入:李婉莹

审核:李木梓

【字体:  
近日,哈尔滨市检察机关举办民事检察业务竞赛,全市48名民事检察干警通过两天的“真案实训”,在笔试与面试中全面检验专业能力。竞赛最终评选出“哈尔滨市民事检察业务标兵”10名、“哈尔滨市民事检察业务能手”10名。充分展现了哈尔滨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为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质效注入活力。 

 

笔试:从“写文书”到“抠法条”的双重考验 
 
首日竞赛分为两场“硬仗”。上午,选手需在4小时内审查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2000余页的审判卷宗,撰写审查终结报告并制作PPT。“证据链是否完整?法律适用是否准确?文书既要严谨专业,PPT还要精炼易懂。”一名选手表示,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时才发现“手心里全是汗”。 
 
下午的笔试聚焦法律理论,试卷覆盖民商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等实务难点。一道关于“离婚房产分配”的案例分析题引发热议,“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对‘婚后房产’与之前的法律规定有何异同?举证责任分配是否合理?每个选项都像在‘挖坑’”不少选手感慨,“考试靠的不仅是记忆,更是日常办案积累的条件反射。”

面试:10强选手直面评委专业考查  
 
面试环节,10名晋级选手需在15分钟内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对第一天审查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发表审查意见,二是回答“对民事虚假诉讼行为与虚假诉讼犯罪的认识”等理论问题。评委团由省内高校民商法、民事诉讼法领域专家学者、资深民事法官及省、市院民事检察业务专家组成,重点考察干警的语言表达及实务问题解决能力。
 
“案件法律结论正确只是基础,关键要让当事人信服。”一名评委举例,有选手用“虚假诉讼就象一场精心设计的魔术秀,检察官要用证据破除迷雾”的比喻,既通俗易懂,又精准体现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内核,获得高分。
 

成果转化:从实战检验到队伍素能进阶
 
此次竞赛不仅是全市民事检察干警业务素能比拼的竞技场,更是发现司法办案短板弱项的检测仪,为全面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抓手。从竞赛结果上看,部分选手在疑难案件法律适用精准性、法律文书规范性、文书释法说理逻辑性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反映出民事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针对竞赛中发现的问题,哈尔滨市检察院坚持问题导向,逐项制定业务素能提升清单,通过“理论+实训”专题培训、“导师带教”跟岗调训、“类案专研”实战演练等方式,强化干警证据分析、法律论证、释法说理等能力。以成果转化驱动专业化建设,着力锻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务能力过硬、作风严谨高效的民事检察队伍。 
此次竞赛是哈尔滨市检察机关深化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既是全市民事检察队伍专业能力的阅兵式,更是落实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的再动员。哈尔滨市民事检察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全市民事检察干警学习业务、钻研实务的积极性,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木兰人民检察院 邮编:150090
黑ICP备05000574号-1 木兰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